“千亿市值俱乐部”浮沉 这12家公司成了过客

所属类别: 股票 | 作者: 上海证券报 | 来源: 上海证券报 |  2016-06-28 10:24:43 
0

 物换星移几度秋。A股市场创立发展二十余载,数千家上市公司在此孕育、成长、发展和壮大。在广大投资者的见证下,市值千亿的公司批量涌现,成为市场中“最闪亮的星”。

在交投活跃的A股市场,市值达到千亿是上市公司自身实力、价值的最好体现。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千亿市值又是一道无形的门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千亿俱乐部”的成员阵容也在发生着改变。

在此背景下,哪些公司是“千亿俱乐部”中的常客?哪些公司成为“千亿俱乐部”的过客?又有哪些公司凭借着快速发展,由昔日的产业新军崛起成为行业龙头?相较于经营稳健的国企阵营,一批上市民企在冲击千亿市值的过程中,各自又有着怎样的独特“炼金术”?

盘点

目前沪深两市总市值超千亿的公司共有46家,央企及国企类占绝对主力,其中央企旗下公司超过20家;民营企业只有4家,在“千亿俱乐部”中仍属于少数派

自2015年6月起历经三轮非理性下跌之后,上证指数如今已退守至3000点下方,深证成指亦在万点左右徘徊。即便如此,A股市场中仍有近50家公司的最新市值(选择在多地上市的公司只单纯计算该公司A股和B股市值,下同)达到了千亿规模。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6月27日收盘,沪深两市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46家。其中,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市值均超过万亿,另有16家公司市值跨入了2000亿大关。

进一步来看,央企及国企类上市公司依旧是“千亿俱乐部”中的绝对主力,其中央企旗下上市公司超过20家。反观民营企业(指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其在“千亿俱乐部”中仍属于少数派,在上述46家公司中仅占据了四个席位,分别为温氏股份、美的集团、分众传媒和上海莱士。分行业来看,以银行、保险、券商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成为千亿市值公司的“高产地”,涉及公司多达21家。

回顾A股市场发展历史,事实上在2001年以前,当时的A股市场并没有单只股票市值千亿的概念,直至2001年8月,随着中国石化的上市,其成为A股首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此后数年,中国石化在这一阵营中一直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直至2006年,随着中国银行、上港集团、工商银行陆续登陆A股市场,加之市场逐步走牛,当年末千亿市值公司数量增至8家。

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市值的增减,与证券市场景气度的高低休戚相关。步入2007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推进、相关历史遗留问题的顺利解决,A股市场于当年迎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在此背景下,2007年末市值过千亿的上市公司激增至37家。然而“好景不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的A股市场一路单边下滑,当年末“千亿俱乐部”成员因此大幅缩减至16家。此后数年,进入“千亿俱乐部”的公司数量一直在30家左右徘徊,直至2014年下半年开启新一轮牛市,场外资金的持续涌入助推了A股的新一轮上扬,“千亿俱乐部”成员数量亦在2014年底增至44家,并于2015年末达到了创纪录的63家。

从这一角度来衡量,尽管当前股指处于相对低位盘整阶段,但千亿市值公司仍多达46家,从侧面反映出,与早前几年相比,当前市场人气、投资者参与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在投资者眼中,上述46家公司的经营业绩、发展前景都能对其相关估值给予有力支撑。

探因

市值超千亿的46家公司中,市盈率低于25倍的多达40家。可见,在市值达到千亿的背后,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凭借靓丽的经营业绩作为最有力的支撑

“千亿俱乐部”阵容不断壮大的背后,投资者不禁会问:为什么是这46家企业成就了千亿市值的规模?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逻辑?

表面来看,上市公司市值的波动增减,是投资者竞价交易、买卖博弈的结果。但更进一步分析可知,标的公司的经营业绩表现则是投资者考量其估值高低的核心因素,而市盈率(市值/净利润)这一衍生数据则是衡量企业估值高低的最直观指标。

回看上述46家公司,按最新股价计算,市盈率低于25倍的多达40家(以2015年末净利润作指标)。可见,在市值达到千亿的背后,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凭借靓丽的经营业绩作为最有力的支撑。以华夏银行为例,公司2015年净利润为188.83亿元,相比1052.53亿的市值规模,对应公司市盈率仅5.57倍。

记者同时注意到,上述40家绩优股基本被央企、国企所“垄断”(除美的集团外)。作为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它们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基本实现了持续稳定盈利,整体市值跃过千亿门槛亦不出乎意料。相比之下,一些上市民企在迈向千亿市值过程中的发展运作经历,似乎更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经梳理不难发现,在千亿市值民企阵营中,美的集团和温氏股份的经历颇为相似,两者均是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登陆A股市场,其中美的集团吸并美的电器、温氏股份吸并大华农。在通过整体上市全面实现资产证券化之后,在家电、养殖领域分别具有极强盈利能力的美的集团和温氏股份在资本市场获得了价值重估,近两年市值一直稳居在千亿以上。

同样,借助于资产证券化带来的估值提升,去年通过借壳七喜控股而实现上市的分众传媒,初登资本市场便“膨胀”至千亿市值。在分析人士看来,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圈媒体平台,分众传媒在楼宇视频媒体细分领域所具有的“垄断”优势,是催生其千亿市值规模的关键要素。分众传媒在2015年年报中也表示,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生活圈媒体集团,覆盖了中国超过2亿的都市主流消费人群,并直言“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公司拥有超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强大的市场定价和议价能力,充分地把握着行业市场的主导权”。

主营血液制品的上海莱士,可谓是上市民企“由小变大”的代表。在公司2008年上市后的最初几年,其市值规模一直都处在百亿元之下,但从2013年起,随着公司股价快速攀升,其对应市值也从232亿(2013年末)攀升到616亿(2014年末),并最终在2015年跃至千亿级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2015年6月至今A股市场经历了三次大幅波动,但上海莱士股价却始终在高位震荡运行。从业绩表现来看,其2015年净利润为14.42亿元,千亿市值对应的最新市盈率高达71倍。至于高估值背后的逻辑,有券商研报指出,上海莱士是国内血液制品龙头企业,具有非常强的整合能力,公司未来通过“内生性增长加外延式并购”的快速发展模式,近三至五年采浆能力有望提升70%以上,公司现有的行业地位和未来发展空间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相比之下,在“千亿俱乐部”几度进出的苏宁云商则可看作民企通过转型升级而持续做大做强的典范。事实上,早在2007年,苏宁电器(苏宁云商更名前)便曾跻身千亿市值行列,彼时其主打实体家电连锁门店经营。此后数年,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壮大,传统零售行业持续承压,苏宁电器的经营业绩虽保持增长,但市场给予其估值却未同步提升。在此背景下,苏宁电器加快向互联网零售企业转型的步伐,于2013年更名为“苏宁云商”,全面转型“云商”发展模式,明确了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体、打造O2O的全渠道经营和线上线下的开放平台的“一体两翼互联网零售路线图”。随着转型布局的深入,苏宁云商在业绩表现上虽不如往年,甚至在今年一季度亏损2.96亿元,但其向互联网零售产业转型发展的运作思路却给投资者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今公司市值距千亿阵营仅仅一步之遥。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公司刚刚完成的新一轮增发中,另一电商巨头淘宝斥资282亿高价入股,这也侧面反映外部投资者对苏宁云商的认可。

记者还注意到,除上述民企外,同样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乐视网以及在电影消费领域领跑的万达院线,也曾在2015年触及了千亿市值关口。由此可以预见,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引领下,A股千亿市值阵营中或将迎来更多新面孔。

过客

在新能源、互联网产业龙头凭借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想象空间向千亿市值进军的同时,早年那些曾取得骄人业绩的传统产业巨头,如今成了“千亿俱乐部”的过客

市场总是正确的。对于上述46家公司而言,无论盈利规模大小,其市值能超过千亿元,说明投资者已充分认可其估值水平或经营逻辑。

不过,在中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宏观大环境下,A股“千亿俱乐部”的阵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在以比亚迪、乐视网为代表的新能源、互联网产业龙头凭借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想象空间向千亿市值进军的同时,早年那些曾取得骄人业绩的传统产业巨头,如今则成了“千亿俱乐部”的过客。

据记者统计,在2007年的前一轮牛市中跻身“千亿俱乐部”的37家公司中,如今已有12家公司的市值跌落至千亿之下,其中国内三大钢企鞍钢股份、武钢股份、宝钢股份的市值缩水幅度最为剧烈。鞍钢股份得益于彼时钢材市场的旺盛需求,公司在2007年的核心生产经营指标创出历史新高,当年净利润达到75.25亿元,凭借如此靓丽的业绩表现,鞍钢股份2007年末整体市值提升至1800亿元之上;宝钢股份彼时市值更是突破了3000亿;而武钢股份市值也超过了1500亿元。

然而,自2011年起,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态势日渐凸显,国内钢企经营随之步入“寒冬”,经营业绩大幅下滑,鞍钢股份、武钢股份甚至在2015年相继出现亏损。在此背景下,两者最新市值均已跌至300亿以下,缩水幅度之大可用“惨烈”来形容。

与钢铁行业境遇类似,有色、航运、造船等行业在2007年时亦曾经历过高景气时期,作为行业巨头的中国铝业、中国远洋、中国船舶彼时均入围了“千亿俱乐部”序列。然而,与钢铁产业如出一辙,上述三大传统产业在过去几年内也分别遭遇了产能、运力过剩的困境,经营业绩出现明显滑坡,昔日的千亿市值如今已大幅缩水。以中国铝业为例,2007年末公司A股市值曾达到3500多亿,9年后的今天已回落至500亿以内。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相关产业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状况,国家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为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契机,身处传统产业的一些上市公司也对改革前景充满期待。鞍钢股份在2015年年报中便明确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助推市场出清,为钢铁企业提高集中度、实现优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国务院出台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相关政策也将为钢铁行业摆脱困境提供有力支持。中国船舶也在2015年年报中指出,“从市场需求结构来看,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切中了船舶工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阵痛过后,在国家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下,上述曾经取得过辉煌经营业绩、市值超过千亿的传统企业阵营,未来能否焕发经营发展的“第二春”,重归“千亿俱乐部”,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李坚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房地产市场还有多少韭菜跑步接盘?
艺术地还原 细品法拉利250 GTO模型
顶级腕表联姻时尚大牌 你会为此买单吗
信用卡过多会有风险吗?一般两到三张最合适
家长必看!帮你算养孩成本有多高?
十省市个贷率超85% 部分地区公积金“吃紧”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